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寻球记
<\/p>
邓薏琳参与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会活动,学习我国文化。 张浪 摄<\/p>
中新网成都6月12日电 题: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寻球记<\/p>
记者 贺劭清<\/p>
“曾经以为打乒乓球就只能向上爬,从市冠军、州冠军再到全国冠军,可是在成都,我见到了彻底不一样的乒乓世界。”期末接近,成都体育学院乒乓球馆内,小球系运动操练专业大三学生邓薏琳正使用午后休憩时刻与同学练球。依据要求,这位马来西亚女生需要在教师十次发球中,以高水平的接球方法回球七次以上,方能通过本学期乒乓球技能考试。<\/p>
7岁触摸乒乓球的邓薏琳曾是马来西亚国家队的一员。自小展现出乒乓球天分的她,仅学习乒乓球三年便打入州队,并在马来西亚全国青少年竞赛中取得不错名次。完结高中学业后,邓薏琳远渡重洋来到我国,持续追梦乒乓球。<\/p>
<\/p>
邓薏琳在期末考试前吃苦操练。 张浪 摄<\/p>
乒乓球虽小,但在我国却是十足的“大球”,这儿不只要2000余名专业选手,一周打两次以上、一次一小时以上的“民间乒乓球爱好者”更是超过了8300万人。尽管已做好心理预备,但在成都的第一场乒乓球赛就给了邓薏琳一个下马威——一场区级全民健身运动赛中,邓薏琳取得第七名,而前六名满是老年人。<\/p>
“一开始觉得输给老人家有点丢人,但现在我现已渐渐习惯了,这可是把乒乓球称为‘国球’的我国,街上迎面走来的小朋友说不定便是一位躲藏乒乓高手!”邓薏琳将这次竞赛的输球原因概括为“阅历与技能的缺乏”,“他们的对手比我多,能从实战中学到更多打法”。<\/p>
<\/p>
邓薏琳参与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会活动,学习我国文化。 张浪 摄<\/p>
在成都体育学院,邓薏琳除了苦练乒乓球技巧,还深化学习战术剖析、乒乓球裁判等理论知识。本年小球系运动操练专业理论课的期末考试是对我国乒乓球队进行剖析,她一有空就反复研究乒乓球世界大赛的印象材料。<\/p>
“上一年东京奥运会男人乒乓球决赛是我见过最精彩的一场球,马龙和樊振东对互相的球路都很了解,这两位地表最强的球员‘谁抢攻谁赢’。”谈及对我国乒乓球队的战术剖析,邓薏琳连连称难。<\/p>
<\/p>
邓薏琳操练乒乓球。 张浪 摄<\/p>
邓薏琳说,马龙与樊振东的世纪大战自己尚能牵强剖析,但有些赛事自己真实无从下手。“比方2016年日本公开赛,樊振东对战西蒙时的经典接球,真的不知道樊振东怎样打出来的,尽管网上有各式各样的剖析,但要我说原因只要一个——‘他太强了’!”<\/p>
尽管通过三年的苦训,邓薏琳的乒乓球技更上一个台阶,但身世工作运动员的她未来却预备“跨界”报考体育办理专业研究生,和身边学习体育新闻、体育经济的同学一同扩展乒乓球运动的鸿沟。<\/p>
这位马来西亚女生感叹,自己挑选“跨界”的原因,是成都留学阅历让她感触到了何为“体育不设限”,不管年纪、性别,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体育项目,绿道公园、社区旮旯乃至高架桥下都有运动场所。“我不知道谁在我国发明晰‘全民健身’,可是我国人都动起来了,广场舞能跳进全运会,我在宿舍也会和室友一同跳刘畊宏,我们爱体育不只爱竞技项目,更是爱体育自身,信任在将来我爱的乒乓球还能打出更宽广的六合。”(完)<\/p>